位置:主页→福建特产

特产: 安溪乌龙茶

泉州安溪县是驰名海内外的乌龙茶产地,当地的水土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茶叶的生长。铁观音是安溪乌龙茶中的极品,多次被评为优质产品,30多个国家和地区,深受广大茶商和消费者赞赏。
附:什么是乌龙茶
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,兼有红茶的甘醇和绿茶的清冽。饮后齿颊留香、回味悠长。 它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,近年发现常饮乌龙茶能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,有降低血压、防止冠心病、癌症以及减肥功效。


特产: 半岩茶

  半岩茶产于鼓山。因产量不多,过去或作贡品,或为高官显贵享用。此茶生在鼓山岩层或丛荫之中,少有阳光直接照射,纯为天然雨露滋润长成,故味清色淡而芳香。用鼓山龙头泉之水冲沏此茶,气味芬芳,久留齿颊,效果尤佳。


特产: 德化瓷器

德化为中国“三大瓷都”之一。宋代,产品就远销海外。明代烧制的白瓷,通体透明,宛似象牙,称为“象牙白”,被日本和欧洲誉为“东方艺术之精品”。德化瓷器的品种有:建白瓷、高白瓷、普白瓷和新闻发的宝石黄、建红瓷、朱玉瓷、白炻器、紫砂陶以及开片釉、银丝釉、各种色釉等。主要产品有各式中西餐具、咖啡具、茶具、酒具、文具、等日用细瓷和各种传统人物、动物瓷雕以及花瓶、花篮、花盆、灯具、玩具等艺术陈设瓷三大类数千种。其中许多产品获得国家轻工部和福建省优质产品奖。先后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展览会上展出,并送往德国、美国、英国展销。


特产: 福桔

  福桔是福州市市果,为我国桔类中上品,呈扁圆形,鲜红美观,皮薄汁多,甜酸适口,久有盛誉。福桔上市期在农历春节前后,由于色泽艳红,果美汁甜,又与“福、吉”谐音,备受群众喜爱。福桔产地多分布闽江下游两岸,深秋初冬时节,闽江两岸层层绿树,枝头缀满红果,色彩斑斓绚丽,人们誉之为“闽江桔子红”。
  由于盛产桔子,福州古时常制桔灯,寓以吉利、高升之意。桔灯的制法是,在大颗福桔近蒂处平切,取出瓣肉,留下桔壳,用红丝线穿过桔壳提挂,再用小铜丝扎成烛托放人灯中,插上小蜡烛,点燃后即成新颖别致、小巧玲珑的桔灯。古人有不少咏桔灯诗,如“阿侬巧制赤球轻,到眼圆光分外明。记得看灯时节近,红丝高揭照人行。”著名女作家冰心曾作一篇散文《小桔灯》,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




特产: 橄榄

  橄榄是福州特产,早在唐朝就被列为贡品。初吃福州橄榄,只觉又苦又涩,而回味后却觉得清香、甘甜。福州橄榄产地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两岸,以闽侯、闽清两县的产量最多。
  橄榄别称为“青果”。这是因为一般水果初生时是青色的,熟时变了颜色;而橄榄从生到熟,始终保持青翠的颜色。橄榄又称为“忠果”、“谏果”,这是因它先苦后甜的特别韵味有同于古代忠臣苦谏的性格而称名的。橄揽还被称为“福果”。这是海外华侨起名的。此既说明了福州历史上橄榄产量多,也表达了侨胞对乡土(福州)的眷恋之情。
  “桃三李四橄榄七”,橄榄需栽培7年才挂果,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。新橄榄树开始结果很少,每棵仅生产几公斤,25年后才显著增加,多者可达500多公斤。橄榄树每结一次果,次年一般要减产,休息期为一至两年。故橄榄产量有大小年之分。
  橄榄有“蜜渍”、“盐藏”等多种加工办法。福州橄榄品种很多,主要有檀香、惠圆、长营、羊矢等10余种,近年来福州的饭店酒楼中,把生橄榄捶扁,用红糟腌后上桌,风味独特,很受欢迎。




特产: 花生酥

花生酥是厦门著名的中式糕点,又名“贡糖”。主要原料是 花生仁和砂糖,制作时先将花生仁炒熟去膜,和糖煮过,然后捣 碾成酥,轧拉成型后,切成小块。食用时,应小心剥去包装纸,轻轻故人口内,入口即化,甜而不腻,香可喷颊,除呷茶时品尝,亦可作咸光饼等面点的夹心料,产品远销国内外。


特产: 惠安石雕

惠安素称“石雕之乡”,历史悠久。尚存的唐朝王审知之兄王潮墓中的花纹浮雕,已逾千载。台北龙山寺的大龙柱,鼓山涌泉寺的青石建筑,南京中山陵前的华表、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石柱,都是惠安石雕艺人的杰作。惠安石雕主要原料是青石,花岗石等。产品有圆雕、浮雕、影雕、碑石四大类,近两百个品种。经常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展并茯得好评,产品销往日本、新加坡、西欧、美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港、澳地区及台湾省等。


特产: 兰花

武夷山盛产兰花,品种很多,最为有名的是四季兰。《崇安县新志》中记载:“四季兰,生武夷山,明蒙慎《游接笋峰记》云‘石栏植兰以万计,叶长如茭花,四季不绝,芬芳触鼻’。”朱德同志生前游览武夷山时,曾为武夷山的兰花流连忘返。


特产: 老范志万应神曲
老范志万应神曲系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由名医吴亦飞秘方炮制而成,取范仲淹“不为良相,当为良医”之志命名。曾先后参加1911年被评为福建省优质产品。神曲以谷物、豆类为主要原料,配入50多种中药材,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。其处方与生产工艺有其独到之处,具有调胃健脾,消积等化湿等功能。


特产: 龙眼

龙眼是同安的特产,粒大、皮薄、肉厚、多汁、清甜爽口。 过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贡品,现在是中外游客竞相争购的佳果。同安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地县之一,现有上百个品种,种植面积3000万平方米,生产的龙眼远销国内外。


特产: 马蔺草编

  马蔺草编,福州市著名特产,由形状呈三角、细长而柔软的马蔺草编织而成。品种有床席、沙发席、草帽、手提包、遮阳笠等,具有细致、光洁、坚韧耐用、散热性强等特点。
  近数十年来,福州马蔺草编织品,已多次参加了福建省及全国工艺展览,并被用来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。


特产: 木偶头

泉州木偶艺术饮誉环球。木偶头的雕刻以江加走大师的制品为极品,其遗作280多种,被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管。艺术名师辈出,现有面谱达300多种,造型优美,彩绘生动,性格鲜明,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地方色彩。


特产: 平和琯溪蜜柚

琯溪蜜柚的特点是皮薄肉嫩、酸甜汁多,有“天然水果罐头”之称,其果肉中含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,具有降压舒心、祛痰润肺、降火利尿的功效。这种柚子的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至12月,如果在这个季节来漳州,就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蜜柚了。


特产: 平潭贝雕

  平潭贝雕是具有独特艺术的工艺品。利用各种贝壳的原物、原色、原纹,用拼贴、坯模、镶嵌等方法加工而成。产品有人物、动物、山水及盆、盘、具、瓶等200多个品种,供室内陈设用。在日本展出时深受当地人士欢迎。


特产: 漆线雕

以精细的漆线工艺远销东南亚各国。历史悠久独,自唐代以来,漆线雕就以特殊的制作方法兴盛起来,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动物形象,特别是以民早的漆线传统题材,如龙凤、雕像就驰誉中外,麒麟、云水、缠枝莲等为多,有的还被应用于佛像装饰。过去,漆线雕大都只限于木本,漆篮和戏剧道具上。 近年来,已发展到装饰在盘、瓶、炉、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,琳琅满目,美不胜收。
目前,厦门工艺美术厂把漆线雕与陶瓷结合起来,创作、生产了线条陶瓷作品。如线条瓷塑《郑成功》,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,并被选送到日本展出,获得好评。
小件漆线雕工艺品用绫缎制成盒子包装,小巧玲珑,便于携带,是旅游纪念、馈赠亲友的佳品。


特产: 青果

即橄榄,有润喉、解毒之效。三十年代,厦门药店怀德居以青果配上名贵中药制成橄榄碱出售,因药味太浓,生病的人才吃。后来颜家春蜜饯铺把它改制成具有药效的食品——甘草蜜饯,取名青津果,厦门人叫“青果鼓”,食后津香弥喉,止晕止吐。


特产: 清源茶饼

清源茶饼采用中药材配合名茶精制而成,已有百余年历史。它具有开胃、健脾、消食、提神、醒脑之功效。可作药用,可当茶饮,气味芬芳,老幼咸宜,存贮越久,品质越佳,为闽南及南洋一带人们所珍爱。


特产: 人造花

泉州历史上曾有制作绒扎花、纺绸花、纸花、通草花的民间工艺。近代,制花能手陈德良制作的通草花、造型逼真、色彩鲜艳,有着较高的艺术魅力。在历次国内外展览中,获得高度评价,并被作为国家外交礼品馈赠国宝。现在,泉州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,通草纸花、纺绸花、涤纶花等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,享有“比鲜花更鲜花”的赞誉。


特产: 肉松

  肉松是用猪瘦肉、红糟、白糖、酱油、熟油精制成的细丝状食品,食之酥甜脆,油而不腻,入口自溶,鲜美可口,是福州的名特食品之一。
  肉松相传是福州一位官厨补错救急而发明的。清咸丰六年(1856年)福州盐运使刘步溪的厨师林鼎鼎,在烹调时不慎把猪肉煮得太烂,这时盐运使招待客人又催着送菜。林鼎鼎灵机一动,急忙加入各种配料,炒制成肉丝粉末端上席去。谁知客人们品尝后纷纷赞不绝口,盐运使以后每招待客人都要林鼎鼎专门烹制这道菜。后来,林鼎鼎辞去官厨回家开设店铺,专门制作油酥肉松,并持起“鼎日有”招牌,意为“鼎中日日有”,风靡榕城。福州官吏进京还把它作为贡品或礼品,于是扬名全国。
  福州“鼎日有”肉松有油酥肉松、干贝肉松、牛肉松、兔肉松、鸡肉松等品种,畅销国内及香港、台湾、东南亚地区,深受欢迎。


特产: 寿山石雕

  寿山石雕,是用产于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寿山石雕刻而成的工艺美术品,素以选料珍稀、构图严谨、雕工精致、绚丽夺目而著称,为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品之一。寿山石雕至少已具有1500多年悠久历史。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在任访华时,周恩来总理曾以寿山石雕之精品——“石山之王”田黄石作为礼物赠送他们。
  寿山石质宜于精雕细刻。通常在一块石头上,有红、黑、黄、青等数种颜色,相互交错成自然斑纹。艺匠们根据石块的形状、色泽和纹理进行构思和艺术加工,雕刻成人物、走兽、山水、花鸟、果蔬、海味等陈设欣赏品和印章、文具、烟缸、水盂等实用工艺品。制作时先凿打出粗坯,剥出大体轮廓,然后用手凿深入刻划,最后经修光、磨光、上腊而成。制作一件作品,少则费时几天,大的要几个月甚至几年。“相石取巧”是寿山石雕的一大特色。一次,一位外国专家到福州雕刻总厂芝田阁参观,手拿一件木雕观赏时,不慎失手跌下,砸坏一尊寿山石雕罗汉手里的木鱼。厂方请来一位雕手,只见他托起罗汉端详片刻,略施几刀,就将木鱼残存部分改刻成一枚圆形的古钱。令人叹为观止。
  寿山石章及其钮饰艺术是寿山石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当代艺人雕刻的“九宝连环章”仿古鱼印,利用一块24公斤重的寿山石分解成9颗石章,石章之间由8条只有黄豆般细小的活动石链连接成条。钮头分别雕刻麒麟、古狮、蛟、龙等32头古兽。如今,福州的寿山石雕除了各种类型圆雕及图章外,还与脱胎漆器、象牙雕刻相结合,制成各种屏风、围屏、挂联等,远销北美、西欧 及东南亚各国,深受欢迎。


特产: 笋和笋干

武夷山是“闽笋”的主要产地,笋的种类也很多,主要有毛竹笋、花壳笋、石竹笋、麻竹笋等48种,这里的“黄泥冠”、“白肉笋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钙、磷、铁等,营养价值很高,被视为“八闽山珍”中的精品。
武夷山的笋干工艺独特,味道淳厚,而且易于保存和携带,是馈赠亲友的佳品。


特产: 脱胎漆器

 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。清乾隆年间,福州髹漆大师沈绍安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,创造出独特的脱胎漆器,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。福州脱胎漆器,质地固轻巧,装饰精细,色泽鲜艳,结实耐用,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,与北京的景泰蓝.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并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“三宝”。
 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。脱胎是以泥土、石膏、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,然后用夏布(麻布)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,待阴干后,敲碎或脱下原胎后,留下漆布器形,再经过上灰地、打磨、漆研磨,施以各种装饰纹样,便成了光亮绚丽的“脱胎漆器”工艺品了。木胎主要是用楠木、樟木、榉木等坚硬木材为 坯,不经过脱胎,直接涂漆,工序与脱胎布坯相同。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,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道。
  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和艺术欣赏两大类。脱胎漆器除轻巧美观耐用外,还具有耐热、耐酸、耐碱、绝缘等优点,其运用范围已扩大到工业品上。


特产: 文昌鱼

文昌鱼是厦门的名贵特产,俗名鳄鱼虫,它的主要产地在厦门市同安县刘五店,并因刘五店海屿上有个文昌鱼阁而得名。刘五店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鱼场;近年来在厦门的岛东部的前埔村与大担之间,又发现文昌鱼的新渔场。厦门文昌鱼体形小,只有三四厘米至五六厘米长,每千克有近万尾之多,全身半透明,头尾两头尖,国外又称“双尖鱼”, 是高级的食用蛋白,其蛋白含量达70%,而且含有多种无机盐 和碘质,肉质鲜嫩,味道清津甜美,制成干品,可存放一二年。


特产: 五步蛇酒

五步蛇酒是武夷山特产的一种药酒,对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、坐骨神经痛、破伤风、皮肤搔痒等具有良好的疗效。


特产: 武夷留香

“武夷留香”用当地优质糯米作原料,用清澈山泉酿制而成,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。
相传很久以前,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,铁拐李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“仙酒”,却抱出一坛从武夷山民家讨来的家酿米酒,咕嘟咕嘟地大喝起来。不料想,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,众仙们便纷纷丢弃“仙酒”,来抢铁拐李的武夷米酒。铁拐李看着酒快被抢光了,一怒之下,便把酒坛从天上扔下,不偏不倚落到了幔亭峰上,酒汁从岩石渗入了九曲溪,那醇厚的酒香,连溪中的鱼、天上的鸟都被陶醉了。从此山民们便把此酒称为“武夷留香”。
武夷留香醇厚,甘甜、香气馥郁,醇度适中,刺激性少,越陈越香。据科学分析,它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、糖类、脂类等营养,适当饮用,有畅通血脉、消除疲劳,促进食欲的作用。
前来武夷山视察的李先念、彭真等中央领导人品尝此酒后曾说:“武夷留香,余味满口,不愧是武夷一绝。”十月白米酒是武夷山民间“土宴”中常用之酒,酿于农历十月十日,故称“十月白”。它营养价值高,能活血舒筋。


特产: 武夷岩茶

武夷岩茶是武夷山最为著名的特产,山中盛产色艳、香浓、味醇的岩茶,以“大红袍”最为名贵,千余年来,盛行不衰,游客可购买品味或送人。如果兴致正浓,也可去看看盛产岩茶的武夷御茶园。乘竹筏从武夷山九曲溪顺流而下,便可见四曲南面有一片依山傍水的平地,这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遗址。





特产: 厦门药酒

厦门药酒历史悠久,其中万全堂、春生堂、松筠堂三种药酒,都有2百多年历史。药酒是药材和酒的融合体,具有药的疗效,酒的作用。厦门酿酒厂生产的药酒,除万全堂、春生堂、松筠堂的传统产品外,还增加了固本药酒、卫元药酒、月桂补酒、乌鸡白凤酒、鹿茸真补酒等品种。



特产: 厦门珠绣

厦门珠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。以新颖别致、富丽堂皇、光彩夺目见称,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
厦门珠绣产品有珠拖鞋、珠挂图,珠绣包等一百多个品种。这些产品均采用闪亮夺目,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子和电光胶片,运用凸绣、平绣、串绣、粒绣、乱针绣、竖针绣、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、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。全珠图案构图严谨、密不容针;半珠图案优雅秀美,清新悦目。
珠绣挂图《厦门海堤》、《南京长江大桥》、《龙凤戏珠》等,构图清新,设色柔和,景物逼真,层次分明,参加过全省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,并被选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。
珠绣拖鞋,绣工考究,样式大方,品种多样,穿着舒适。有的鞋面纯系玻璃珠子绣成,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图案,绚丽多彩,柔软舒适,尤其是夜间穿用,在灯光照射下,熠熠闪烁,光彩耀人。厦门珍珠拖鞋,以其设计新颖,造型别致,工艺精细,风格独特,受到国内外客商的好评。


特产: 线面

  线面,福州特产,以精面粉为原料, 辅以精盐、茹粉、食油等手工拉制晾干后而成。福州线面主要有两大品种:一种称为特线面,面条稍租 , 直径在0.7毫米以内;一种称为“面尾”,面条较细, 直径在0.6毫米以内。
  因福州民间传说线面是九天玄女指点创制的,所以福州的线面工人拜九天玄女为“制面始祖”,家里供奉九天玄女神像。
  线面的煮食方便简单,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,待线面上浮后捞起,盛放在碗内,即倒入炖好的羊肉或鸡肉、上排等高汤,芬香味美。福州风俗,过生日时要吃线面煮成的寿面,一般用鸡汤,再加上两个鸭蛋,称为“太平面”,象征平安长寿;外出远行或迎送宾客,也要吃上一碗太平面,希望一路顺风和居家平安。


特产: 馅饼

馅饼在厦门是一种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食品,料精工细,系选用优质面粉、猪油、上等绿豆制成。制作时,绿豆蒸酥去壳,研得精细,饼皮和饼酥下足油量,揉得恰到好处。烘制时,注意掌握火候,做到内熟外赤不走油。这样做出来的馅饼饼皮香酥油润,馅科冰凉清甜。厦门馅饼以庆兰斋最为著名。不过,近年来,鼓浪屿食品厂正迎头赶上,并将馅饼制成中秋会饼,供人们中秋节食用。


特产: 香菇

武夷山的香菇质地柔嫩、清香怡人、舒适爽口,含有大量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。特别是红菇,更是味美可口,有祛风去湿的作用。还有一种别有风味的土特产--猫仔爪,是武夷山各大菜馆的名菜之一。


特产: 香菇肉酱

厦门罐头厂生产的水仙花牌香菇肉酱罐头,是发掘解放前畅销闽南各地的厦门黄金香、石码洪记肉酱的配方和工艺,去粗存精,反复试验,反复改进而成的。新的配方采用新鲜猪肉、上等豆、香菇、辣椒、葱头、蒜头等12种原料和辅助材料,在制作过程中,由技术熟练的烹调师傅,严格按照配方和配制时间的要求,逐锅地计量下料,认真掌握火候,加工迅速,装罐及时,使各种原料保持各自固有的风味。


特产: 小粒花生
泉州小粒花生是在明万历年间引进,泉州人炖的花生仁汤就是用这种花生做的。用这种花生炖汤,炖好的花生仁表面看起来洁白完整,但用筷一捺,即刻酥烂如泥,入口生香,具有补血益气的功效。


特产: 永春漆蓝

永春漆蓝这是独具风格的传统竹漆工艺品。制作考究,用原料20多种,制作工序30多道,产品分三大类、五十多个品种。最大漆篮直径38厘米、最小的只有10厘米。永春漆篮曾被选送意大利、日本、波兰等30多个国家展览,并多次在国内展出,受到好评。


特产: 漳州片仔癀

片仔癀为漳州神药,是用麝香、牛黄、田七、蛇胆等名贵中药制成的,具有清凉解热、消炎杀菌、消肿、拔毒生肌等功效,对治疗刀伤骨折、蜂螫蛇咬、无名肿毒以及各种炎症都具神效,是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。
相传,片仔癀原为明朝太医院秘方“御用良药”,外形如条索,用时切一小片内服或外敷片刻见效,故称片仔癀。明亡后,研制片仔癀的太医南下,在漳州璞山岩寺出家,片仔癀亦随之传到漳州。到本世纪四十年代,片仔癀秘方为漳州“馨范茶庄”所得,并生产“僧帽牌片仔癀”应市,这样片仔癀从佛门传到民间。1956年,片仔癀商标改为“荔枝牌”。